郑州环航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
1911年末,八世哲布尊丹巴博克多格根宣布博克多汗国(外蒙古)独立,自立为皇帝,又改称“京都库伦”。1921年蒙古革命成功后,蒙古人民党建立君主立宪制政府,定库伦为首都。1924年,苏联和人民党推翻了蒙古王公和活佛的统治,建立了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届大人民呼拉尔决定将“库伦”改名为“乌兰巴托”(意为“红色英雄城”,当时译为“赤勇城”),并以其为首都。
这就是说,乌兰巴托拥有“库伦”的名字,从1778年到1924年,有146年的时间。的人们或许认为这是一种地名的巧合,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被围起来的地方,在蒙古语中被称为“囫囵”、“库伦”,但它更是对古老丝绸之路的记忆。因为丝路上的客商在“被围起来的地方”,都可以歇脚,而每个歇脚的地方大约都可以被称为驿站。
02.当年的古商道有多繁华?
顾名思义,张库大道即是我国河北省至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古商道。全长1400多公里,有“北方丝绸之路”之称。被誉为“草原丝绸之路”和“草原茶叶之路”。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以及历史地位。就时间的角度而言,,一些学者们认为,它始于明,盛于清,衰于民国,但李桂仁《明清时代我国北方的国际运输线——张库商道》中说:“这条商道作为贸易之途,大约在汉唐时代已经开始。出现茶的贸易,大约不晚于宋元时代。”
万里茶道路线示意图
我们对此的看法是,张家口一带的阴山野狐岭,也曾是汉唐防御匈奴、突厥的天然屏障。汉代让匈奴远遁漠北,唐朝大败突厥后,对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实行“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让这些少数民族“为中国扞(捍)蔽”,使唐代中国北方边疆一度到达北极。
如此繁荣稳定的局面,没有贸易一定是不行的。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张库大道从那时起就是一个固定贸易路线的存在,但由张家口一带向西、向北的贸易线路一定是存在的。正是因为那些向西、向北贸易线路的存在,才催生出了张库大道及其后来的贸易繁荣。
至于茶叶贸易不晚于宋元时代,也只能是历史年表里的大致估算,因为,北方游牧民族饮茶的历史相对较晚,根据成书于北魏的《洛阳伽蓝记》记载,当时喜欢“茗饮”的主要是南朝汉人,北方少数民族的饮品,仍以奶制品的酪浆为主。这之后,中原王朝才逐渐开始了用茶叶换取北方草原和青藏高原游牧民族马匹,或其他商品的一种商业活动,并贯穿了宋以及以后中国历史的每个阶段。
岁月长河,张库大道一点点地被显现了出来。《河北省公路史志资料》载:“张库大道历史悠久,早在元代,便辟为驿路,明清两代又辟为官马大道。当时运送物资所走的路线,多依驿站。这运输物资的驿站,官马大道就是后来的张库大道。1551年,明王朝在今张家口大境门外正沟、西沟一带开办“以布帛易马”的“贡市”,这应该说是官方承认的张库大道的正式起源。
1644年的中国,正值大明、大清、大顺、大西四个政权交锋之时,年号纪年分别为:明思宗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李自成);大西天命三年(张献忠)。出于沟通内地与边塞的贸易和更好地扼守京都北大门的目的,今张家口市桥西区明德北路与正沟街交叉口修建了大境门,此后,张库大道开始兴盛,在成为北方十分重要的商业都市,被称为“路陆商埠”、“皮都”的也成了当时蒙、汉、回、藏等多元文化友好交流的场所。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双方正式将俄商来华贸易的条款写入条约内。而随着清政府在蒙古地区统治的建立和对俄贸易的全面开放,张家口出现了更多的“跑草地”买卖人。1720年,清朝理藩院议准,内地商人持理藩院发给的执照可前往库伦与俄商贸易,库伦随之成了中俄两国商人贸易的地点。
刘振瑛编著《品评张库大道》:张库大道的兴盛成就了张家口,张家口由此发展成为中国北方的一个商业中心,甚至在全国的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张库大道贸易的兴盛,促进了张家口的发展和繁荣,也促进了乌兰巴托这座草原城市的形成。还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外资企业,总数达44家,在当时的内陆商埠中。张库大道全盛时,高年贸易额达1亿5千万两白银。按现市价折算(16两为1市斤,每市斤500克,每克1.3元人民币),大约有60多亿元人民币。当时,张家口出大境门向西,近十里的狭长沟谷中,商号店铺鳞次栉比,交易市场人声鼎沸(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年)。
当时,运输货物的工具是骆驼和牛车。骆驼商队从每年秋季开始出发,直到冬季返回;老倌车队一般是春季出发,秋季返回。在漫漫的张库商道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骆驼和老倌车在日夜不停地地行走。其中有皇封御赐的八大皇商“山西帮”,有联手经营的深州、饶阳、辛集“直隶帮”,有拿着国家俸禄的旗人组成的“京帮”,有小本经营的蔚县、阳原、怀安、涿鹿“本地帮”。
这些商人初时统称“通事行”,清末改称旅蒙商。他们从内地采购绸缎、布匹、米面、纸张、砖茶、生烟、红糖、瓷器、铁器、蒙靴、鞍具、小百货等,与牧民交换回马、牛、羊、皮张、绒毛、药材等,与俄国人交换回毛呢、毛毯、天鹅绒、银器等。相关数据显示:在张库大道上经营的内地商户由清初的80家,发展到道光年间的260家、同治年间的530家,到了民国初年,仅大境门外的店铺就达1500多家(梁勇、安宁《近代张库大道上的商帮》文史精华,2016年)。
03.繁华丝路期待焕发生机
“囫囵”或“库伦”就这样连接起了一条大道的终点和起点——中国张家口与蒙古国乌兰巴托。让的人们很难想到的是,清末,随着以张家口为物流集散地的张库大道不断发展壮大,甚至催生了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这条铁路工程艰巨。现称为京包铁路,以前的京张段为北京至包头铁路线的首段。它的建成,有力地加快了张家口与北京的商品流通速度,让古老的丝路焕发出了现代的光芒。
在这个基础上,1918年,我国条国有公路——张库公路也建成通车。从此,汽车队取代了骆驼队、老倌车队。历史的车轮承载着张家口的军事和商业意义,带着经营张库大道贸易的商人们的喜悦和企盼,开始驶向新的。张家口由此被誉为“华北第二商埠”,可以和的广州媲美。
就在这一顶峰之上,张库大道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风云变幻的沧桑岁月中,1924年外蒙古宣布独立,1929年国民政府与苏联断交,外蒙古关闭了中国的所有商号,张库大道被迫中断,繁荣近四个世纪的张库大道开始衰落。白银铺就的草原商道从此繁华不再,被遥远的骆马和近切的车轮碾压过的痕迹之上,生出了萋萋荒草,春去秋来,以岁岁不息的姿态,提醒着人们对于当年那段丝路的记忆。
这之后,需要人们关注的历史是:1956年,乌兰巴托修通蒙古纵贯铁路,联通了北京和莫斯科。该铁路是一条由俄罗斯乌兰乌德经蒙古国乌兰巴托至中国乌兰察布铁路线的统称,为连接俄蒙中三国重要的铁路干线。由西伯利亚铁路的乌兰乌德站引出,纵贯蒙古国,沿线的苏赫巴托、达尔汗、乌兰巴托、赛音山达、扎门乌德等城市是蒙古国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地,并在二连浩特站(边检及换轮站)与中国内蒙古接轨,经集二铁路延续至集宁南站。
蒙古纵贯铁路路线(蒙古段)于1947年至1955年间修建,铁路大部分位于蒙古国境内,其中俄罗斯及蒙古国路段为单线、宽轨,轨距为1520毫米。中国路段的集二铁路始建于1953年,1954年完成铺轨,为复线、准轨,轨距为1435毫米。是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联运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北京-哈尔滨-满洲里-莫斯科的国际联运干线距离缩短1141公里。
也可以说蒙古纵贯铁路是当年张库大道的时代变迁,渴望和平发展的人们期待着曾经繁华的古丝路焕发生机,而张库大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将重新发挥它的运销作用,张家口作为“内陆商埠”的景象也将再现于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