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工程和居民住宅楼地下室也不断增多,其渗漏现象也日趋严重。有资料表明,建筑物中百分之四十五的地下工程存在着竣工后就产生渗漏情况,致使部分地下工程不能投入使用,发挥不了投资效益。要把这些渗漏的地下工程处理好,甚至做到滴水不漏是较棘手的。多年来,我们在防水堵漏中采用堵防结合、刚柔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将多年工作实践加以供同行交流借鉴。
1.渗漏水的形成原因
地下工程在地下水的包围中,其渗漏水的原因互相交错,渗漏情况也各种各样,与工程所处地点的水文气候、土壤地质和工程本身的结构类型、材料性能、施工方法等若干因素有关。地下工程渗水,大部分发生在沉降缝、伸缩缝、施工缝部位;也有的出现在墙与地板的连接处或墙面局部位置上等。渗水总是选在薄弱的环节出现,原有渗漏点或渗漏地段解决了,水位日渐提高,渗水压力加大。新的薄弱环节又出现了渗漏。
1.1变形缝(沉降缝、伸缩缝)
变形缝渗水主要是止水带固定不牢,混凝土石子过于集中在止水带附近及振捣不实,出现了孔洞等造成渗水。有的施工单位在出现渗水后采用刚性简易堵漏方法,不适应结构变形需要,仍出现渗水。我们的做法是,先把变形缝渗水堵住,再在变形缝槽内和两侧涂聚氨酯或弹塑性油膏,形成整体有弹性的薄膜以适应结构的变形,即变形缝应以“柔”为主,柔刚结合。
1.2施工缝渗水
大型的地下工程施工,不可避免地出现施工缝,它是防水工程薄弱环节之一,其渗水主要是因为:①未按规范要求留设施工缝,如将施工缝留设在墙体与底板交接处;②施工缝处未清理干净,新旧碰结合不密实。施工人员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界面处理,浇注新的混凝土前,将原基面清洗干净打毛,增强新旧接茬之间的密实性,以提高结构的抗渗能力。
1.3墙与底板连接处渗水
有些地下水位比较低的工程,仅仅做了些防潮处理,未做防水处理,设计者往往考虑水位比较低(10米深以上)的地下工程的防水,而忽略了上层滞水带对地下工程的影响。上层滞水带一般距地表面1~2米,雨季出现,旱季消失。城市的地下设施、工矿企业的各类管路,如排污管、自来水管与地下工程交叉连接处渗水,都含在这层土质结构。产生一定的压力,造成主墙与底板联结处渗水。处理时应在联结处涂刷弹性防水材料。
1.4穿墙过管处渗水
地下工程的各种管路(通讯、上下水、暖气管),穿越墙体和顶板的各种预埋管道出现渗水。有的施工单位采用普通干硬性水泥砂浆填实,硬化后收缩出现渗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在地下水位以上通过,以减小渗水。对地下水位以下通过必须做好防水处理,认真施工。处理时,应先把渗水封闭,清理连接处,再涂刷刚性和弹性防水材料。
2.施工工艺
2.1基层处理:基层处理十分重要,要保证防水层和基层牢固结合,不空鼓和密实不透水是技术关键之一,必须切实处理好基层表面,总的要求是保持坚硬、平整、粗糙、干净。具体要求是:基层混凝土或砂浆必须坚固并具有一定强度,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0%。
2.2水泥砂浆、混凝土、砖石的砌体等基层表面如有凹凸不平应进行平整处理。
2.3基层混凝土、砂浆、砖石的脆弱、空鼓部位施工前应剔除掉直到露出坚实的基底,用水泥砂浆找平,并使之达到一定的强度。
2.4基层表面的尘土、浮浆、油污等杂物施工前应彻底清除干净,光滑表面应适当凿毛处理。用水冲刷干净。
2.5基层表面穿金属管件部位的周围应根据管件直径凿出沟槽,并把管件上的锈蚀清除干净,再用丙凝水泥素浆或阳离子氯丁胶乳水泥素浆及砂浆填补抹平。
2.6砖砌体的地下室门窗四周是易渗漏水的,薄弱部位,必须进行防水处理。
3.堵漏防水应注意的问题
3.1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施工人员素质很重要,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发展。施工队伍的素质跟不上,施工质量就很难保证。应进行培训,提高素质。
3.2增强质量意识。严格把关。实践表明。出现问题都与施工质量有关,必须人人树立质量意识,人人把关,严格检查。才能提高堵漏防水工程质量。
3.3选材要准确,堵漏材料要选择与基面相适应的材料。如对象是混凝土类,应采用在荷载和温度作用下变形性能基本相似的无机材料或以无机材料为主的复合材料进行修补,这样会有较好的耐久性。嵌缝材料常用的有有机和无机两大类,其中包括反应固化型环氧聚氨酯、聚硫密封膏、丙烯酸酯嵌缝唐和软化状态下的惠麻油油膏等,无机类诸如膨润土类嵌缝膏。嵌缝材料的优良防水性能与设计变形缝宽度、深度有关。据国外资料介绍,缝深应为缝宽的十分之七为好。由于地下建筑变形缝的特殊条件,选择反应型还是水性、遇水膨胀型材料,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封缝材料通常采用快凝水泥类材料,这类材料具有快凝特点,但由于这类材料都有一定的收缩性,堵水后不能作为后一道防水防线,而只能作为一道防水措施。必须再采取附加防水措施才能彻底解决渗漏水问题。
地下工程堵漏防水是一项系统工程。难度大,技术性强,要按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柔刚结合、堵防结合才能确保工程质量,才能取得治漏与防水的综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