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
龙井茶是指在龙井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采摘的选用龙井群体、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鸠坑种等经审(认)定的适宜加工龙井茶的茶树良种的鲜叶,按照传统工艺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加工而成,具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特征的扁形绿茶。
龙井茶的产区划分
龙井茶按产区可以划分为三类:
西湖产区:杭州市西湖区(西湖风景名胜区)现辖行政区域;
钱塘产区:杭州市萧山、滨江、余杭、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等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
越州产区:绍兴市绍兴、越城、新昌、嵊州、诸暨等县(市、区)现辖行政区域以及上虞、磐安、东阳、天台等县(市)现辖部分乡镇区域。
其中西湖产区又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指西湖风景名胜区内,东至南山村,西至灵隐、梅家坞,南至梵村,北至新玉泉;如龙井村、狮峰山、云栖、虎跑、翁家山、满觉陇、杨梅岭、双峰、茅家埠、九溪、梅家坞、梵村、灵隐社区等。
二级保护区指西湖产区中除西湖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之外的区域,分布在龙坞乡、留下镇、转塘镇和周浦镇等。
龙井茶的加工工艺
龙井茶的加工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摊放——青锅——摊凉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
龙井茶加工分为全手工、全机械和机手结合三种。
全手工指整个加工过程全部用手在一只锅子中完成,不借助机械,炒制手法包括“抖、搭、榻、捺、甩、抓、推、扣、压、磨”等**手法。全手工的龙井茶外形较扁直、有褶皱感、稍窄、重实、色稍深、冲泡后下沉较快,现多为特别定制的。
全机械指青锅、辉锅等工序都通过扁茶炒制机等加工机械加工而成。全机械加工的龙井茶外形扁、平、宽,不够重实,冲泡时浮于水面、不易下沉,色泽鲜润。非西湖产区的龙井茶以全机械加工为主。
机手结合指青锅用机械、辉锅用手工,采用机械与手工相结合的方式加工,根据手工辉锅时间的长短表现出的品质又有所不同。机手结合的龙井茶既保持了机制茶扁平、色泽鲜润的优点,又增加了手工茶重实的特点,兼顾了产量与质量。西湖产区的龙井茶以机手结合为主。
检测标准及项目
检测标准 | 检测项目 |
GB/T 23205-2008 | 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GB/T 23204-2008 |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
GB/T 23193-2008 | 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GB/T 21729-2008 | 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 |
GB/T 23376-2009 | 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
GB/T 23379-2009 | 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吡虫啉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GB/T 5009.176-2003 |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mgc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 |
GB/T 23776-2009 |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
GB/T 5009.57-2003 |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检测详情
项目 | 标准 | |
绿茶 | 绿茶 第1部分:基本要求 GB/T 14456.1-2017 绿茶 第2部分:大叶种绿茶 GB/T 14456.2-2018 | |
水分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3-2016 | |
总灰分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4-2016 | |
碎末 |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8311-2013 | |
粉末 | ||
水浸出物 |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5-2013 | |
粗纤维 | 茶 粗纤维测定 GB/T 8310-2013 | |
酸不溶性灰分 | ||
水溶性灰分 | ||
水不溶性灰分 | ||
水溶性灰分碱度 | 茶 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 GB/T 8309-2013 | |
红茶 | 红茶 笫1部分:红碎茶 GB/T 13738.1-2017 红茶 第2部分:工夫红茶 GB/T 13738.2-2017 红茶 第3部分:小种红茶 GB/T 13738.3-2012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
普洱茶 | 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 GB/T 22111-2008 | |
茶多酚 |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 GB/T 8313-2018 | |
β型溶血性链球菌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β型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GB 4789.11-2014 |